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因感觉而产生的一系列

前几日,读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书里提及了狄德罗对艺术的看法,“知己”感油然而生。豆瓣上翻书时,看到一评论说,读欧洲文学作品推荐的四部佳作,其中就有狄德罗的一部。

拼多多上在搞读书活动,力度不错。当当店铺里买了狄德罗的几本书,但不包含《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这本,商家发了韵达,然后因为快递员涉疫……总之,狄德罗的书还没看,束之高阁,读者本人便因他失去自由。

今天,因另外一本书,返回拼多多多当当店,看到上面提及的这本书,竟然比收藏时降价了,犹豫不定,要不要凑着另外一本没发货的买下来。遂,趁着京东读书电子书vip到期前,看看内容再定。

写以上这些碎语之时,连序都没看完。但这一篇序写得竟把我看哭了……

思想之自由,需肉身之“桎梏”,真是不一样的出场啊!

跳皮筋儿

半大孩子们打口袋、跳皮筋的那个年代,至今30年多前吧。小学转学前(含3年级),是这类课后娱乐的主要参与者,和副业的专注练习者。那个时候,一个人可以跳,皮筋儿绑树上,两个人可以跳,皮筋儿绑水泥电线杆上,3-5个人可以跳,手心手背分伙,撑筋儿……只要‘无聊’(那个年级,对无聊还没有强调性的感知),就会跳皮筋儿。

那个时候的社交,很简单,放学了,约着伙伴跳皮筋儿。基本家附近的同学都会参与。这时的社交也并非单纯,也涵盖着竞争。几人成伙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跟最厉害的人在一个team,因为,只管跳,弱队就只好木咳咳地、没完没了的撑着皮筋,从脚脖子开始,到手臂高高举起,要一动不动。撑筋儿者如果有轻微的挪动,跳筋儿者偏偏此时又‘跳坏’了,那就不算数,要重新撑好筋儿,再给跳筋儿者一次机会的。“耍赖”就是两伙人,对彼此利益缺欠,最长埋怨对方的人。当然,这也是口碑,小伙伴们,在攒团队的时候,也要问,都谁跳,“xxx总耍赖,不带她”,呵呵~

Read More
花灯

序:想一个文题也是熬神的,昨晚念及这个题目,想起了儿时的花灯一条街。虽然记忆已是模糊,但的确可回味的一篇。

那时的机车厂,上世纪的80年代(我转了学的,小学应该是4年级起),有一项职工传统,在当时比较僻静,两侧大杨树的长新街的半条街上,举办赛花灯的娱乐节目。记忆中1年会有两次,或冬季或秋季,元宵节和中秋节。

Read More
大包

上班的每一天里最幸福的12-14点,今天被占用开会,腻歪,不开心。只能,下午休息室里吃着中饭,热腾腾的香辣米线,爽口的土豆丝,热得我,抹脖子上的汗。

嗯?脖子上有个大包!摩挲,摩挲,摩挲,是个大包,心里空白了,脑子空白了,害怕成了此时最纯粹的情感。这是淋巴吧,淋巴上长了个大包。

我完了,我淋巴上长了个大包,还有点疼。怎么会长这个。我完了!

饭无味了,吃不下了,堵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