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蛋糕的诅咒——视觉极致与他感无感

摘要:

当资源足够丰富,人们足够赋闲,就会令手工行业的从业者(或匠人,或爱好者)陷入精益求精的“内卷”中。人类对艺术,对美的追求,会产生以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为载体的跨界艺术表达。本文的观察对象为近些年逐渐被大众关注并消费,在网络上颇有热度的艺术蛋糕。

笔者为何称为蛋糕的诅咒?其立场源自对蛋糕是食品可食用的传统属性的坚守,而非纯粹的视觉欣赏。中国的饮食文化,其实非常讲究美感,但务实的中国人不会本末倒置地将食物置为仅展示美的载体。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食物的价值并非仅是填充肚子和鲜香味美,愉悦自己和他人的效用也已并驾齐驱。

本文讨论的是,艺术跨界进入烘焙领域后,过度强调视觉感官的极致表达,将会压制他感官体验,导致味觉、嗅觉、触觉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制,表现出不参与的“无感”。

关键字:艺术蛋糕 视觉极致 感官压制

一、艺术的跨界表达

艺术,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词义很广,后慢慢加入各种优质思想而演化成一种对美,思想,境界的术语。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摄影、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电子游戏(第九艺术)等。

艺术在以上的领域表现,其形式就是艺术本身。而艺术在饮食,本篇特指的烘焙领域,其实是将绘画、书法、雕塑等形式融入到蛋糕其具有的可食用属性的领域中,所以笔者称这种融合为跨界。因为烘焙蛋糕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表达形式,仅是其他艺术形式表达的承接载体。

二、烘焙蛋糕的视觉演化

随着社会物质的逐步提升,作为具有仪式存在感的蛋糕,在视觉层面的表达也得到了精益求精的进化。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展示出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当下的仍以食用为功用的蛋糕视觉进化。

当艺术与烘焙蛋糕相结合,以蛋糕为载体的艺术通过视感官表达出高级感、美感和技术感。蛋糕制作者以审美为先,技术为重,将蛋糕的存在表达为立体的造型艺术品,但此时蛋糕的食用属性却已被淡化,不再有食客认为这样的一件蛋糕“艺术品”可以暴力破之。以下艺术蛋糕图片来自网络:

三、当蛋糕冠以艺术,视觉感官的王者压制

人们无止境的欲望表达,必然使蛋糕呈现出显著的时代演化属性,对艺术而言,与蛋糕的结合是艺术的实用主义表达;而对蛋糕来说,当冠以艺术的外衣时,蛋糕就遭受了“诅咒”。艺术蛋糕,视觉为王,已不再是协同味觉、嗅觉和触觉触达的可食用的享用品。

高高在上的不可破坏(食用)的艺术呈现,食者只能升格为欣赏者,与肆意流露的视觉美感体验相比,其他感官的存在是那样的不合时宜,要么不能被生理性唤起,要么遭到心理性的强力克制,除了视觉感官外,其他的感官体现出无为的无感。

四、艺术蛋糕的破咒之举

蛋糕之所以成为主流艺术形式的表达载体,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艺术契合了蛋糕具有的仪式感属性。

因为仪式中的文化内涵、意义承载、形式表达,需要情感的至上参与,而艺术,尤其具有视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通常也令欣赏者产生至上情感,两者相似高度的情感层级,达成了艺术和蛋糕的跨界联姻。此时的艺术蛋糕,其食用属性将被欣赏属性取代,简言之,蛋糕不是食物,只是艺术的一种载体,除了可以欣赏美的视觉感官外,其他感官很难再被启动。

对于“艺术蛋糕”而言,艺术才是核心关键字,而非蛋糕。

五、结语

当然,市面上的主流蛋糕仍在主打可食用的属性,其精美的翻糖工艺,香甜的味道,软绵的触感……几大感官体验均能在方寸蛋糕上被激发唤起。然而,在这些感官中视觉是第一体验,而且当视觉体验达到极致时,甚至会压制其他感官接收和反馈信息。

是单一感官的极致表达,抑或是五感的均衡触达,这与商品的市场定位有关。仅从艺术蛋糕来看,越是高端,服务小众的定制蛋糕,越会专注于单一感官地触达,艺术性越强,仪式感越重,其可食用属性越弱;反之,非艺术级别的蛋糕,往往会同时强调几大感官的联合调用,而刺激这些感官的目的就是达成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最终美美地吃掉它。

引申:艺术蛋糕的出现,溯源上来自西方的烘焙技术升级。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在餐饮上也追求造型的精美表达,但餐饮大师或匠人并不会强调食物美轮美奂的造型为艺术,他们对精致,对美的追求仍保留在食物原有的属性上——视觉感官始终作为食用属性的陪衬,并不会喧宾夺主,不会追求极致表达,这种中庸感、边界感和克制感源自我国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