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完-4.8

人性的枷锁

作者: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译者:  张乐
出版年: 2016-5
页数: 664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0082903

 

 

 

 

 

竟然用pad看完了这本实体书600多页的小说。这两年看书,一般都会关注厚度,300多页就差不多了,这次,只是为了看这本书,而忽略了。

毛姆的小说,已经看了几本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人生无意义!

这篇小说,最吸引人之处是主人公自年少始至身心获得归属整个阶段的内心挣扎,从不违法的尽情自由,到人生本没有意义,仅是自行轨迹编织图案,人死了便灰飞烟灭……一句话,还是要追随内心的活在当下,痛苦煎熬必不可免,毕竟人终究不是理性的生物。

看着菲利普,不知道有多少读者会置身触底地去感受。

看着一个男孩子的内心变迁、成长,更多的是羡慕,就像菲利普学艺术时,那位年长的福瓦内老先生所言:我愿意拿世上所有的东西换取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回到你这么大的年纪,遇到一个能给我这样建议的人,并且乖乖按照他的建议来的机会。

年纪不是大不大,而是老不老了,面对各种压迫性的实体或虚幻存在,总该学会做自己了!吧?


青春是美好的”是一种幻觉,是韶华已逝之人的美梦。青年人反倒觉得苦闷无比,满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一旦真的伸手触及现实,总会落得遍体鳞伤。青年人似乎成了一场阴谋的受害者:他们读的书都是经过筛选而留存的,描绘的尽是理想和完美;他们的长辈早已健忘,如今总是透过一层玫瑰色的雾霭回望,之间的对话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怀抱浪漫的心理进入了一片现实残酷的世界。他们必须意识到,所有之前读到的书、听到的教导都是谎言、谎言、谎言!每次有了这样的发现都无异于往他们已经钉在人生十字架的躯体上又敲进一枚钉子。奇怪的是每个品尝过这种幻灭之苦的人,都受到内心某种强大于自身意志的力量驱使,反又不自觉地助长了幻想。

菲利普想来想去,似乎觉得在真正的画家、作家、音乐家的身体里都有那么一股力量,在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种力量让人无法抗拒,只得为了艺术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他们臣服于一种无意识的影响,被占据自己身体的本能玩弄得团团打转。生活从他们的指缝中溜走,白白被荒废殆尽。菲利普认为人的一生要实打实地认真度过,而不是逢场作戏,表演给别人看。他想走出去开开眼界,从每时每刻里感受生活赐予的领悟。他终于下定决心要采取点措施,不管结果如何自己都要兜着。

一边是社会——一个遵循着特有规律而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独立有机体;另一边则是个人。凡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就被标榜为一种美德;而对社会不利的行为则要贴上罪恶的标签。善与恶无非就是这样来的。罪恶是自由的人们应该摆脱的一种偏见。社会有三把利剑专门用来对付人:法律、舆论和人们心中的道德良知。

自由的人是不会犯错的。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成的事。他的力量是衡量自身道德水平的唯一标准。他知道社会上的所有条条框框,但却能毫无悔悟之心地反其道而行之,就算受到惩罚,也是平心静气,不会因此怨恨自己或他人。谁叫社会自有其势呢。